ayx官方网:
近期,中国医学影像设备领域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机遇:商务部对从美国和印度进口的医用CT球管发起了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举措不仅揭示了CT球管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的局面,也为国产CT球管企业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根据商务部提交的调查申请书,自2019年以来,美国和印度进口的CT球管价格持续下降,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以3.5MHU系列新产品为例,其进口价格从2022年的11,425美元/只降至2024年的10,279美元/只,下降幅度达到10.03%;而5MHU系列的进口价格同样表现出明显的下降,从26,100美元/只降至24,000美元/只,降幅为8.05%。这种降价趋势正是国产CT球管加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CT球管作为CT设备的核心部件,必然的联系到图像质量和设备的常规使用的寿命。通常情况下,每台CT设备在使用2-4年后要换掉球管,因而CT球管市场具备持续的增长潜力。在近期的市场环境中,急剧变化的进口价格让国产企业迎来了崭露头角的良机。
然而,国产CT球管企业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首先,招投标市场对国产企业设立了多重门槛,外资CT球管与整机设备实现了紧密的绑定,形成了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壁垒。根据现行医疗器械管理规定,更换核心部件需申请变更许可,使得医院在采购时通常只能选择原厂球管。此外,原厂企业往往设置了维修密码和系统权限,进一步限制了国产球管的替代空间。
除了政策法规和技术门槛外,医院对国产产品的信任度依然是一个重大的障碍。部分整机企业和国外球管厂家采用片面引用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不遗余力地打压国产球管。与此同时,医院也会接到来自整机企业的警告和风险告知,声称使用国产球管可能会引起系统调试校正困难、图像质量下降、误诊风险增加等问题,这些威胁使得医院在采购国产球管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国产CT球管企业的发展前途仍然看好。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管理法》将于2024年8月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可与供货者约定保养、维护、维修服务的提供方,这为医院在采购CT球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权,有望为国产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目前,国产CT球管企业在中低端产品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替代进展,但在高端大功率CT球管领域仍需克服众多挑战,尤其是实现靶盘、液态金属轴承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生产。幸运的是,已有国内企业在液态金属轴承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这为国产高端CT球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打破瓶颈,国内CT球管企业积极探索多种发展路径。一些企业与国产整机厂家合作,采用合同开发生产(CDMO)的模式进行产品研制;另一些企业则积极争取进入海外知名厂商的供应链,以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部分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加强技术专利与产能的整合,促进资源和技术的有效整合。在此背景下,国产CT球管企业也在不断追求高端球管领域的突破,积极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借鉴其他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成功故事,国产CT球管公司开始参考成功案例,进一步开拓市场。例如,奕瑞科技在发展初期便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首先进入国际市场,与飞利浦、西门子等知名品牌合作,建立市场信任后,再逐步打开国内市场。这一成功的经验值得众多国产CT球管企业学习和借鉴。
尽管现阶段国产CT球管企业仍面临重重困难,但在政策的刺激和企业的努力下,国产CT球管有望迎来更深层次的突破。此次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不仅揭示了国内CT球管市场的竞争现状,更为国产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然,实现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国产CT球管企业要持续的投入和创新。只有通过技术自主化、差异化创新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生产,国产CT球管企业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真正的超越与发展。如今,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加剧,国产企业慢慢的变成了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展望未来,国产CT球管企业必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追寻创新和突破,为中国医学影像设备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国产企业加入到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中,一同推动这一重要产业的蓬勃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